— 成功案例 —
邮箱:vip@sdsqhb.com
手机:15163691266
电话:15163691266
地址: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龙海路6号
来源:kaiyuntiyu 发布时间:2024-06-19 16:19:44 人气:1
海口市石山镇道育村入户安装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地面部分。本报记者 周晓梦 摄工人在澄迈县永发镇卜罗村埋设生活垃圾污水地下管网。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澄迈县瑞溪镇莲塘村里的黑臭水塘,被改造成了生态湿地。本报记者 周晓梦 摄扫一扫看H5产品农村污水之源扫一扫看视频农村污水去哪儿
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在海南,这一方面仍是薄弱环节。如何打好农村污水治理翻身仗?近日,海南日报记者深入多个村庄开展实地调查,聚焦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典型案例,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。本报今起以系列报道形式刊发记者的调查报告,敬请关注。
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,农民的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,生活用水量与污水产生量也在与日俱增。
要治理污水,首先要了解污水的来源。在海南,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厨房污水、洗涤污水、厕所污水和洗浴污水。
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怎么选、怎么建?需要村民观念的跟进,也需要因地制宜、因村施策。而设施建成后怎么管、谁来管,如何形成长效机制,更成为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“治本”之策。
位于文昌市翁田镇排崀村的排崀山村民小组,是一个只有9户、48人的小村庄。近日,海南日报记者来到排崀山村村民张业辉家中,发现粗细不一的管道,沿着他家厨房、厕所的外墙埋入地下,地面上还盖着污水井盖。
“这是村里的集中式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,我们去年安装后,污水由管道收集和集中处理,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干净清爽多了。”他说。
跟着村民的指引,海南日报记者一路来到村后头约500米外的空地。村民家的管道从地下一路延伸至此,统一接入位于这里的一座集中式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。
根据设施外的告示牌说明,该设施采用的是生物法(缺氧/好氧工艺)+深度接触氧化一体化工艺,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5吨/天。处理后的水,排向周边一处名为“鹿骨坑”的林地沟渠中。
排崀村党支部书记姚流告诉海南日报记者,村里采用的集中式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,将不同村民家中产生的污水,通过管道收集后,在村外进行集中净化处理,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村民将自家生活污水随意倾倒的现象。
排崀村共管辖24个村民小组,各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进度并不一致。同属于排崀村的福堆村民小组,是一个仅有三四户常住户,规模更小的村庄,这里仍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。
村民小组长符祥阳说,村民厨房里刷锅洗碗的油污水,一般都用桶接着,等盛满了就拎到村口倒掉,“洗菜水从露天院子流出,流到村巷里的管道,再顺流出村口。”
海南日报记者沿着福堆村的村巷往外走,发现有村民家的院子外边装有水龙头,一旁摆着大桶的洗洁精,零星鸡毛散落在地,旁边一条臭水沟的痕迹清晰可见。村民说,天气一热,这里的味道很不好闻。
“看到其他村庄陆续建设了污水处理设备,我们也希望自家能快一些用上。”福堆村村民符永光语带羡慕地说。
该村共有250多户、1300多人,村里地势平坦,新老房子参差分布,房屋相邻,村巷逼仄曲折。如果在这里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,一来条件有限,二来成本也较高。
2019年,当地政府请来专业公司,采用分散式的模式处理村里的生活污水,村民自愿参与。
这些入户安装的分散式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,会占用村民家一定的空间。其中埋入地下的污水处理罐体积约有1立方米,地面设施则需占地2至3平方米。设施通水通电后,村民家产生的污水,就会通过水管流入地下污水处理罐,经过厌氧、沉淀等三级处理后,排出的清水就可以用于农田灌溉,或直接排入地下渗滤。
位于澄迈县瑞溪镇番丁村的莲塘村民小组,有45户、230多人。村子以中央水塘为界,被分隔成老村和新村。老村地势起伏,村户少,居住分散;新村地势平坦,村户多,而且布局规整,巷道已修建排水沟渠。
村庄一南一北截然不同的两种格局,是决定莲塘村采取何种污水治理模式的重要考量。2020年7月起,省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在莲塘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试点,决定在这个村庄里采用两种污水治理模式——
新村采取的是集中式,通过“预处理+潜流湿地”的工艺,在村民家与中央水塘之间,一环一环搭起“去污”的多个步骤:污水→排水沟渠→格栅、沉淀预处理→人工湿地吸附吸收→净化→水塘。
老村则采用分散式,通过生态沟渠、厌氧池、生态花池、户型湿地等庭院式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,将各家的尾水净化后排入附近农田,就近资源化利用。
莲塘村村民许英妹家,距村中央水塘仅10米。早些年,村民在塘里养鱼,家禽家畜来水塘里“泡澡”,各家洗刷锅碗瓢盆的污水也会直排入此,导致水塘发臭,塘里的淤泥能淹到成年人的小腿肚子。
如今,从许英妹家排出的生活污水,会在这短短的10米路程中经历多个去污环节,变成干净的水,最后再汇入池塘。而经过生态化改造后,原先黑臭的中央水塘,也成了村里的生态湿地。
据调查,海南农村里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分为集中式处理、分散式处理以及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三类方式。由于海南农村大多分布较散,距离城镇较远,所以主要仍是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这两种处理模式。
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,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,一些村民也盼望着自家能够早日用上污水处理设施。但有一些村民,则表达了自己的担忧。
道育村民小组长李道贞介绍,村里采用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,由村民自愿选择安装。从设备埋放、安装,到运行期间的电费,都不需要村民出力出钱。尽管如此,目前仍有一半村民没有安装。
有村民说,考虑到房前屋后拥挤,没有施工空间,再加上自家平常用水不多,厨房洗菜水收集满了还可以拿去浇地,当时就放弃了安装。
有村民说,这些设备小巧是小巧,但容易坏,有时污水罐堵了,有时电箱跳闸了,有时冒臭味了,坏的次数比较频繁,不太实用。
还有村民说,现在设备出故障了可以打预留电话,有人专门来修理,但十年八年后呢?还会有人负责管理和维修吗?
道育村村民陈其经家中的分散式农村里的生活污水设施是2019年就建好的。自从地下埋了污水处理罐后,家里的厕所污水都进罐处理。但污水处理罐常出现故障,“设施修过几回了,不知现在效果怎么样。”
村民们的担忧不无道理。今年7月,省生态环境厅调研组曾前往石山镇的石岩村、用畔村、美月村、道崖村,实地抽查各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、污水收集、尾水排放、制度落实等情况。
抽查发现,在石岩村有3套分散式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分别存在设备未运行、设备开关跳闸、污水横流等问题;在道崖村,有1套集中式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,因存在漏电、开关易跳闸的问题而处于闲置状态。
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离不开“量体裁衣”,而更重要的是后期的管理维护。上述案例也是一个个横切面,折射出我省在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要面对的村庄实际、村民观念、主体参与性等问题。
如何化解村民们的担忧?如何避免污水处理设备“晒太阳”的情况?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。
相关推荐